 
     
     
 
   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,我国的历史建筑存有量非常惊人,但其被拆毁的速度也同样惊人,经过十多年的爆发式增长后,建筑行业发展进入了平缓期,在可预见的未来内,新建建筑数量将持续减少。而对固有建筑的改造市场将越来越大,其中不乏大量的历史建筑。建筑师们几乎与市场同步地做着重心转移,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转向对固有建筑的改造与保护中。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那些优秀的历史建筑改造案例。
声音
老建筑,供起来还是用起来? 
老建筑,尤其是具有历史价值和文物,究竟是该利用起来,还是“供起来”?广州市内不少古建筑走下神台,进入社区,延续百年前修建时的功能;有的则在活化中更改了原来的用途,如曾为法国兵营的威斯顿酒店,如今建筑内已找不到任何历史信息。
		| 
 | 
揭秘记忆中老济南 专家:修编规划得设“免死金牌”   
通常所说的济南古城区,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明府城区。1989年编制的《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》中提出的“一带一片仨街坊”保护内容,其中的“一带”是指从千佛山到黄河南北的鹊、华二山这一风景文化带。而“一片”指的便是包括城池和关厢在内的明府城。
		| 
 | 
传统风貌建筑该如何保护 画线式保护条例立法思路不利   
以往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主要依据文物法,而在实际操作中,文物法的适用“力有不逮”,这才有了 “传统风貌建筑”的文化概念。“传统风貌建筑”的概念被普遍使用着,但新的立法条例一下子就把它打入了“冷宫”。
		| 
 | 
国内设计案例 
    
   
 
  
 
国外改造案例
    关于我们 | 
    联系方式 | 
    免责声明 | 
    广告服务 | 
    给我留言 |
    在线投稿
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
E-mail:editor@archcy.com 电话:010 56064888 传真:010 56648999
    
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
E-mail:editor@archcy.com 电话:010 56064888 传真:010 56648999
 
  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
       











